编辑热线:029-88214618
广告热线:180-66883681
滚动资讯:
首页 > 新闻 > 美食

寺前镇: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2017-09-05 15:58:35 来源:陕西消费网 编辑热线:029-88214618

  寺前镇: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寺前镇距离澄城县城21公里,位于澄城、大荔、合阳三县交界之处,108国道及西韩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是澄城东南重镇。寺前镇首先是个自然村名,后因乡、镇政府先后驻扎于此,故广义的寺前镇拥有土地87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158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42000人。

寺前镇在明朝以前叫句(gou)仓驿,旧址在今东门外。五代十国时,此处为澄城、朝邑、大荔、合阳四县交通枢纽,所以曾经设置驿站。现在镇东门外东北方向的严家胡同,当时人口约近万人,主要居住沙、唐、范、可四姓,在历史变迁过程中,目前只有可姓穿越岁月隧道,繁衍至今,目前仍有数户约三十多人生活在城内梁山村,至于沙、唐、范三姓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现在梁山村仍有可家巷。

北宋时期,寺前镇西北角曾建起大寺院名叫太云寺,建筑宏伟,有三座大殿、三个仙人洞,常住数十个僧人,每月初一、十五日香火缭绕,诵经声萦耳,信徒如潮,如过集会。景佑年间,当地老户迁居太云寺(原址在今镇内西北角)前居住,因此得名寺前铺。

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边关硝烟燃起,知县徐效贤奉檄在此筑遵义城堡,初步形成了寺前镇老城雏形。后有山西袁、严二商户来此经商,看上这块风水宝地,携家带眷落户这里,逐渐发展成大村,城内袁、严二姓约占二分之一。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兵变后,重修城堡,东西南北均修建城门和门楼,四街分明,商贾云集,人口过千,城楼与今西安城相仿,并设立集会更名为寺前镇。

据澄城县志记载,自北宋至解放前,每年十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三天,是寺前镇古庙会,此间,周围合阳、大荔、蒲城、华阴、华县等地数万香客云集,各种商贩会聚于此,热闹非凡,因此街道得到扩充,规模不断扩大,先后修建佛图寺、廊完寺、秋潭寺等寺庙多达17处,梁山有药王洞庙,东街有关帝庙,东城楼有代圣王庙,东街小学即建在东岳庙遗址上,东门外南有四月八庙;西街口有石砌玉祖洞,西街涝池边有千手佛庙、玉皇庙,西门外有三官庙,城西南角有马王庙;南门外有火神庙,现在的信用社地处城隍庙遗址处,古代历来都是县城以上才设有地方官皇庙,寺前镇有此庙在全国也绝无仅有,辛亥革命期间曾在此庙设女子学校,解放后曾设民办中学;北门外有关帝庙、三官庙等。这些庙宇历经风雨剥蚀和“破四旧”运动,基本遭到毁坏,唯独寺前小学现存的大礼堂和中院,就是当时的大雄宝殿。凡此种种,寺前镇过去曾经一度成为全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名乡之一。

寺前镇从历史中厚重典雅地走来,现在还能够从一些仅存的名胜古迹中觅嗅到当年的繁华气息。相传,隋文帝取水的龙王泉,座落在该镇北酥酪村,此泉一年四季涌水不断,旱不枯竭,涝不上涨,泉水甘甜清冽,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坡村的“魁星楼”又名“转角楼”、“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经清朝道光年间重修,又于20世纪80年代维修,现座落于吴坡村南,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高30米,为三层建筑,四棱八角,是非常珍贵的一处名胜古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源流碑,也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寺前镇古城墙,宽一丈,高三丈,基部稍厚,黄土夯成,周长5.3华里,北城墙和东南角还有部分遗存。寺前镇现存古典大房四座,东街路北杨家有两座,大门外有石碑、旗杆、斗子等,梁山村南北巷口有袁家大房一座,保存基本完整,还有北酥酪的祠堂,至今仍是宗亲逢年过节祭拜祖先的去处。

寺前镇的民间文化底蕴丰厚,许多项目在外界都具有较高知名度。这里的手绘门帘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元鼓、五元鼓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元鼓在2009年的全省民间艺术节汇演中获得银奖,寺前米醋和北酥酪社火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辣子豆腐、蜜汁葫芦、烧吊子、酸黄汤等地方传统小吃,享誉渭北,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在友人陪伴下数次前来品尝。街道中还有卖羊肉泡馍和沙子饦饦的店铺,寺前的羊肉泡馍和沙子饦饦都是闻名遐迩的传统小吃,倘若有机会尝一尝,每每都会给人留下特别的记忆。

寺前民间工艺更是保持和弘扬了传统风格,其中有新娘披戴的刺绣扇肩,上轿鞋,花衣裳,护佑小孩健康成长的狮子帽、狗头帽、老虎帽、四圈圆帽(上嵌有银神像和长命富贵等吉祥物),老虎头、猪头、狗头、猫头花棉单鞋,给孩童驱寒护腹的肚兜,五喜背心,防止小孩流口水的胸帘,上面刺着青蛙嘴、老虎嘴等图案。还有为红白喜事、建房上梁、看新儿满月、老人祝寿等蒸的各种花馍,精雕细琢,红绿点缀,惟妙惟肖,常常令人赞不绝口。更多的还有散落在村民家中的拴马桩、石狮子、石猴、石鼓等,都是民间石雕工艺的稀罕物品,其中有四件珍品被存放在国家博物馆。原寺前文化站站长袁卫贤曾经在镇上举办过工艺品展览,接待过省、地、县以及周边干部、职工、群众数万人参观,当时担任省委书记的李瑞山同志在百忙中应邀参观,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去北京展出,后在原国家对外贸易部部长郑拓彬同志关心支持下,于1982年10月在北京展出数十天,参观者络绎不绝,并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和奖励。

寺前的传统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过去有祈福纳祥、驱魔辟邪的用意,现在主要是庆祝丰收、活跃节日文化生活。逢年过节,白天表演社火芯子,芯子有两种,一种是插杆、一种是背杆,每个杆上扎帮着一个七、八岁的孩童,身着戏装,腰挂铜铃,每个芯子都是按照一些经典故事设计制作,使长期流传民间的故事和扬善挞恶宣传有机结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还有大头娃,耍狮子、划旱船、扭秧歌等表演,总是在民间三眼铳震天地造势开道声中次第而来,他们古装着身,涂脂抹粉,耍怪扮丑,尽情释放节日的喜悦。再往后就是数十个花杆,高丈余,每个杆由七八个小伙姑娘肩抬背扶,他们身着艳丽服饰,头扎羊肚肚毛巾,肩挂金黄铜铃,在响亮的哨声中忽左忽右忽急忽顿,人人神情专注,个个卖力投入。一般为社火压阵的都是一组丑角,他们的丑相,恣情、挑逗、忸捏等神态,常常把余韵和笑声洒在社火队伍过往的每一个角落。北酥酪社火是独特的“血故事”,每一个高杆上都演绎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场景,因其表现手法以血淋淋的故事场面居多而得名,2010年省电视台还现场报道过。夜间的活动主要有唱秧歌、跑马马、划旱船,围观者均举起火把营造氛围,观看表演。

寺前镇人的待客比较讲究,在这里也不得不赘述一下。寺前镇人的待客一般分为“过事待客”与“节日待客”两类。在过事待客中,尤其以定婚、请女婿最为隆重。待客宴席分为茶席、酒席和饭席三道。酒席又分为凉菜、热菜两道。茶席是在上酒席之前,摆果盘佐以喝茶,果盘一般为九碟糖果。茶过三巡后,开始上酒席凉盘,以上菜多少分为“五点梅”、“九器儿”、“十一镶”、“十三花”等。过事上多少菜,宴席的薄厚,取决于事情的性质、重要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

长期以来,寺前镇相对比较富庶,也便决定了这里以家庭为单元生存竞争的能力比较强,人际关系相对也就淡一些。寺前镇人在乡里人面前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镇上的女孩一般是不愿意嫁到乡里去的,乡里的女孩却巴不得在镇上找个婆家。东街的姑娘嫁到北街,梁山的小伙迎娶南街的女孩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寺前镇内,只要上溯三代、五代,人与人之间攀上亲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寺前镇堪为名符其实的澄城四大古镇之一。

[责任编辑:田园]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指引

陕西消费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4013203号-1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西段瑞鑫摩天城2号楼2单元2001 电话:029-88214618 18066883681 QQ:24830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