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热线:029-88214618
广告热线:180-66883681
滚动资讯:
首页 > 新闻 > 关注

新动能 新空间 新平台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坛召开

2023-12-12 14:27:08 来源:西安交大新闻网 编辑热线:029-88214618

  

12月10日,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指导,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坛”在中国陕西西安举办。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张小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陕西省委网信办副主任马卫东,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席光,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定红主持开幕式。

来自相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媒体业界、智库单位的260余名代表参会,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与中亚国际传播、“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研究前沿问题、中华文化的全媒体传播等议题展开案例交流、深入研讨与务实合作。

共担使命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席光致辞

席光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对各界嘉宾表示欢迎,他介绍,西安交大弘扬西迁精神、勇担国家使命、为世界之光,首倡发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交融互鉴和多元合作。当前,学校大力推动对外开放办学、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希望与各界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前沿高地。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张小影致辞

张小影指出,论坛主题“新动能、新空间、新平台”充分体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领悟,体现了勇担使命、合作共赢的宽广视野。国际传播与公共关系携手同行,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将持续与高校、业界深化合作,共同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搭建新平台。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致辞

单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陕西发挥公共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统筹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智库优势,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本次论坛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陕西省委网信办副主任马卫东致辞

马卫东表示,陕西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和文化大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多样化外宣渠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希望本次论坛聚焦国家战略全局和陕西外事工作大局,在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丝路故事,加强核心叙事、优化议题设置、拓展海外渠道、建强舆论阵地等方面,产出高质量成果、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致辞

王润泽指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新闻传播学科的增长点,时代需要国际新闻传播方向进行重大的知识体系创新,学界要凝聚共识,立足实践,实现理论构建,提供国际传播的中国理论贡献。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致辞

余清楚表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要在国际传播中“读懂中国”,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要加强媒体合作,加强国际传播话语权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定红主持开幕式

 

多方聚力  打造国际传播新动能、新空间、新平台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巴彦淖尔日报社社长孟长云,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李明德,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学院院长、教指委秘书长王晓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本乾,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润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涛发表了主旨演讲。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马忠主持该环节。

于运全为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提出四条建议:一是改善话语和叙事体系;二是聚焦经济发展与互利发展;三是注重各国的文化交流;四是发挥专业优势。陈昌凤提出数智化是媒体融合的主导方向,要善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建强数据底座,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国际传播实践带来的挑战机遇。孟长云提出,要深化校地校媒合作,向世界阐释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民族文化。李明德认为,要突出认知视角、加强受众研究,构建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让国际传播更精准更富有成效。张昆表示,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普遍认同“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未来要在战略层面重视民意价值,在制度层面完善调研体系,在策略层面对接民意动态,增强国际传播的细分化与精准性。王晓红认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新闻传播学界、业界共同努力,要借势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开辟国际传播新范式。李本乾指出,加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要创新载体介质,开辟传播新模式,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荆学民提出,要充分重视文化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的巨大作用,把文化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朱鸿军认为,开展国际传播研究应做好基础概念界定并寻求最大共识、在主体视角下提升传播对象的多元化、深入对外传播一线、创新自主知识体系、重视文化的本土性等若干方面工作。唐润华从“全球公共产品”视角出发,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最具规模且最有影响力的全球公共产品合作平台。刘涛认为,传播修辞学范式对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要在话语表达层面进行形式创新,在话语结构层面进行框架创新,在话语内容层面进行符号创新。

本次论坛设有七个分论坛,聚焦“一带一路”数字新闻与智能传播、“一带一路”国家形象与沿线国家新闻传播案例、“一带一路”媒介融合与人才培养、国际传播理论与学科建设等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精准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建言献策,凝聚智识。

据悉,“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坛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发起,旨在增进高校国际传播研究的交流合作,为推动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首届论坛于2021年在西安举办,第二届论坛于2022年在厦门大学举办,截至目前,论坛共吸引近1000人参与,已产出较为丰硕的高质量论文及智库成果。

[责任编辑:田园]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指引

陕西消费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4013203号-1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西段瑞鑫摩天城2号楼2单元2001 电话:029-88214618 18066883681 QQ:24830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