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热线:029-88214618
广告热线:180-66883681
滚动资讯:
首页 > 新闻 > 文化

【宝物映长安】鎏金银竹节熏炉:千年前的香气依然扑鼻

2024-06-19 08:59:13 来源:西安新闻网 编辑热线:029-88214618

【开栏语】

长相思,在长安!

这注定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逃避的宿命。

因为不管你是谁,很小的时候起,也许是父母吟诵,也许是老师领读,长安的意象就像一粒种子,不知不觉深埋心田。

岁月流转中,某个不经意间,种子生根了,发芽了,然后疯长——

长成万国来朝千秋盛世;

长成繁华市井人间烟火;

长成鲜衣怒马青春无悔;

长成凌云志将军血;

长成文人砚侠客剑;

长成酒千斗诗万篇

……

如此的长安,又何止三万里?

如此的长安,又如何不叫人魂牵梦萦,百转千回,一往而情深! 

文脉悠悠,弦歌不绝。

可以说,在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中,长安不仅跨越了地理的范畴,也突破了时间的维度,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之一,其理念、情趣、气度、神韵,也便直指中国人的灵魂。

所以,当李白“穿越”千年时光现身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西安分会场,与线上线下千万人齐声吟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时,今人古人的共情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每个人脸上藏不住的骄傲和自豪向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阻挡。

长安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其厚重的底蕴和意义,自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很多最细致、最内在、最直接的信息其实就封存在那一件件跨越了时间长河而得以保全的传世珍宝里,等待着有心人去寻访、踏勘、感知、解读、丰盈。

即日起,西安报业集团将推出《宝物映长安》系列报道,通过深挖西安大街小巷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藏品的生命轨迹,去寻找蕴含其中刚健勇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以及强大无比的力量,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

【宝物档案】

姓名:鎏金银竹节熏炉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年代:西汉

出土地:1981年出土于西汉武帝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

收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熏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将带有特殊气味或芳香味的植物直接焚烧。汉代,熏香便成了上至帝王妃嫔下到文武百官都喜闻乐见的爱好,后逐渐成为文人怡情养性的雅事。博山炉就出现在这一时期,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1981年,在茂陵附近出土的鎏金银竹节熏炉,被认为是“国宝”中的“国宝”,在地下埋藏了千年后,它依然金光熠熠,辉煌夺目。这件熏炉,不仅展示了汉代宫廷的生活美学,更有着一段尘封千年的往事和一段以今人眼光看来都有几分洋气的“姐弟恋”。

千年前的香气,至今袅袅

炎夏的午后,记者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技与美”专题展区,在“炉中余香”展区,一股清淡的药草混合香味扑面而来。在该展区C位玻璃柜内,展示的正是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银竹节熏炉”,1981年出土于西汉武帝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与同一展厅展出的博山炉相比,这件熏炉显得更加“高挑”,也更加精致。尽管已经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但依然闪着金光,显得华美绝伦,光彩夺目。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马伟告诉记者,熏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底座透雕昂首张口的蟠龙,柄为竹节形自龙口伸出,竹节分5节,上端铸有3条蟠龙,呈张口嘶鸣状,回首张望,龙身鎏金、龙爪鎏银,龙首上承炉盘,柄下端连接圈足,整体造型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炉身为博山形,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形制突出,炉盖采用了汉代最为流行的博山炉造型,器盖透雕出多层山形,山峰间有缝隙,在炉体中点燃香料,香烟就由器盖的缝隙中散出,弥漫于室内。

展厅这里之所以有淡淡的香气溢出,马伟说那是因为工作人员让炉中余香“苏醒”。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秦汉时期出土过,也在史籍中记载过的香料,从终南山采集后,制成了合香,并通过现代手段让其散发出来。所以今天的参观者所闻到的香味,就是千年前古人所闻到的香味,甚至就是汉武帝、阳信公主、卫青他们所闻到的香味,沉浸式感受来自汉王朝的香气,欣赏地欣赏着这件千年前的熏炉,一瞬间,时光仿佛驻足,文物无声,却在诉说着那些沉寂了千年的故事。

汉武帝作为一代君王,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战匈奴,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励精图治,终于缔造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此时的他,最执着的无疑就是能否长生不老,于是执迷于寻找三座仙山,传说里面住着神仙老爷子,找到他们,就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找到了没?当然没找着!于是,皇帝只能退而求其次:就在现实中制造仙山、仙境吧。也多亏当时的能工巧匠,竟有如此奇思妙想,将流行文化和理想世界糅合得天衣无缝,这件鎏金银竹节熏炉的炉盖雕刻成群山起伏形状,当香料燃烧时,青烟袅袅飘出,香雾缭绕着金山,人如身处仙境般。

一个形似羊头的墓冢,出土了多件国之瑰宝

熏炉口外侧刻有的铭文“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官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和底座圈足外侧所刻铭文“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这说明此炉系宫廷所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内者”为主管宫中日常生活的属官,“未央”应指汉代大名鼎鼎的未央宫,“尚卧”有可能是未央宫负责汉武帝寝卧的女官,从所属官职的关系来看,“尚卧”应该隶属于“内者”。综上所述,他们推断,这件熏炉的第一个主人就是汉武帝。

不过这件熏炉后来的主人应该是阳信公主,因为这件熏炉出土于兴平西吴乡豆马村茂陵东侧的无名冢,考古工作者在同时同地发现的温手炉上有铭文“阳信家温手炉盖”的字样,考古人员推测这里是“阳信家”的墓葬,而“阳信”应该指的就是汉武帝的姐姐阳信公主。阳信公主另一个为人熟悉的称呼是平阳公主,因为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平阳侯曹寿。考古工作者据此推测,这是汉武帝给阳信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赐。

记者看到了咸阳地区文管会和茂陵博物馆的一篇学术文章,详细介绍了“陕西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的发掘。就是在这篇文章中提及,在茂陵东侧约2公里处,并列五座高大的无名冢封土堆,自西向东,最西的一座编号为一号冢,最东的一座编号为五号冢,其中五号冢是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谓的“霍光墓”。而一号冢封土堆最大,南北长95米,东西宽64米,高22米,因封土堆形似羊头,南端高大,北端低小,当地群众称他为“羊头冢”。1981年,兴平东吴公社豆马大队社员在一号无名冢南边6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从葬坑(编为一号坑),省文物局随即组织发掘,并在一号无名冢周围进行了大面积的勘查工作,得知周围尚有38个坑和四座墓葬。而鎏金银竹节熏炉就是在一号坑发掘的,同时出土的还有鎏金铜马、温手炉等多件国宝级文物。

“羊头冢”究竟是谁的墓冢?专家推测应该是阳信公主的,不过毕竟没有找到墓志铭,所以一直存在争议。但在记者查阅的资料中,不少研究者已然认定这里就是阳信公主墓。

一段尘封千年的往事和一段打动人心的姐弟恋情

说回这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的主人阳信公主以及她生命中两个重要的男人——弟弟汉武帝刘彻和第三任丈夫卫青。说来也是有趣,汉武帝和卫青,是一代帝王和一代名将的关系,从世俗意义上来说,这两人又是互为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而卫青又娶了汉武帝的姐姐阳信公主。

身为汉武帝的姐姐,阳信公主却在婚姻上并不顺遂。年轻时,因父母之命,她嫁给汉朝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也作曹时),可惜曹寿体弱,英年早逝;后来再嫁汝阴侯夏侯颇,岂知遇人不淑,不久夏侯颇便死于非命。

若是别的女子,生在别的朝代,想必将此归于命数安排,怨天尤人。但汉朝社会对女子很宽容,女人不仅能封侯,还可以拥有爵位和封邑,再婚再嫁是再寻常不过了。这段历史皇帝自家也没想要瞒着掖着,社会风气的开放程度可见一斑。《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是时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奈何用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两度丧夫的平阳公主(阳信公主)第三次寻觅丈夫时,主动出击,和门客大臣商议谁可以成为驸马,在群臣的举荐下选出了大将军卫青。公主笑言,卫青曾是自家“骑奴”,但门客大臣谏言卫青如今已是皇后的弟弟,又立下赫赫战功,言下之意是自然配得上公主。于是公主请示了皇后卫子夫,卫子夫又请示了汉武帝,最后由汉武帝下令卫青娶了公主。当然,也有后人认为,也许卫青早在为平阳公主当“骑奴”时二人已有了感情,因为历史记载卫青一直都没有娶妻,就连三个儿子都只是侍妾所生,都不是嫡子。浪漫的后人猜测说,或许就是为了平阳公主吧。

阳信公主生卒年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她和卫青成婚时,已经四十多岁了,而卫青比她小了十几岁,用今人的眼光看,称得上十足的“姐弟恋”。二人婚后感情如何,今人只能赋予浪漫的想象,如果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会说话,也许它会给今人讲述这对“姐弟恋”的幸福往事。班固在《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中记载:“上乃诏青尚平阳主,与主合葬,起冢象庐山云。”说明嫁了三任丈夫的阳信公主,最终选择与卫青合葬“象庐山”,大概婚后两人感情甚笃,伉俪情深。

采访中,记者特意询问了讲解员马伟,熏炉出土时是否发现有香灰或者燃烧香料的痕迹,他说并没有。也许经过千年的岁月,很多痕迹已经消散了,文物无声,但重见天日之际,终将重新彰显往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鎏金银竹节熏炉不仅是汉代博山炉当中的经典之作,更是汉代皇权意识和神仙思想的生动再现,是在‘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下儒家思想、神仙方术与外来文化交织融合的产物。汉朝经过文、景两朝‘休养生息’的不断积累,终于在汉武帝之时一扫汉朝建立之初积贫积弱的局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发达的社会经济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汉文化呈现出兼容并蓄,异彩纷呈的格局和特征。汉文化的包容性、丰富性和创新性也充分地体现在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这件作品当中,使其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堪称汉代思想文化艺术的结晶与典范。”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静 图/赵军

记者手记:如果文物会说话

炎炎夏日,走在刚开放不久的陕历博秦汉馆内,有点目不暇接。有外地游客说:“在这里,稍不注意就会错过一件国宝。”深表赞同。因为目之所及,皇后之玺、鎏金铜蚕……小小的一方展区,就是一件国之瑰宝。相比之下,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并不算小,在展厅一隅,甚至有点“晃眼”。

很难想象,一件埋藏千年的文物,居然能有如此之光泽,更难想象的是,这件文物的精美绝伦,让人惊艳不已。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又有几分感慨,也许在繁荣的盛世,才有精力、财力去制作如此精美的文物。

汉代兴盛的表现之一就是兵强将广,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大破匈奴的卫青,年少有为的霍去病……都是汉朝震慑四方的中流砥柱。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为汉朝最初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更是将汉朝的繁荣强盛推向了世界级别的历史舞台。一个朝代,开创一个国家的先河,开启一种文字的征程,这就是强盛繁荣的汉朝。民族团结,国家一统,这也正是汉代的伟大之处。

旌旗猎猎,金戈铁马,卫青大破匈奴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而他和长公主的爱情,更多被野史所传诵。记者自小在未央宫附近长大,未央宫前殿遗址就是我们从小春游的地方,还不懂事时,家里的大人就说,这地下有文物呢。后来知道,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更多留下的是建筑的痕迹,而真正的文物也许都伴随着那些故人在地下长眠。

在关注到了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后,炎夏的傍晚,我又一次走在了未央宫前殿遗址上,现在这里已成为遗址公园,附近居民在这里健身、散步,但站在前殿遗址上,依然能感受到汉长安城的辉煌与磅礴,傍晚的风终于吹来了几许凉意,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想你的风从汉代吹到了今天”。也许在千年前某个夏夜,也就是在我脚下的土地,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就正在散发着袅袅的香气,它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辉煌,无论是英雄美人,还是金戈铁马,无论是国之重器,还是国之瑰宝,他们背后的那些往事,终究不会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静

相关链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位置: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39809㎡,展陈面积10362㎡,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浓郁传统风格的现代化博物馆。

建筑:主体建筑群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主持设计,以北斗七星布局,主馆区七座建筑各自相对独立且以“复道”相连,高低错落,虚实结合。秦汉馆以天地山水为背景,以花草木石为点缀,阐释秦汉建筑“高台榭、美宫室”的造型特征,再现《阿房宫赋》中复道行空、廊腰缦回、横桥卧波、冀阙凌空的胜景。

特色:以“秦汉文明”为主题,采用“大历史+小专题”这一别出心裁的展览设计,打破常规的观展顺序,贯穿中西文化对比,以古代艺术引领当代时尚,为参观者打造全新的观展体验。通过“秦汉文明主题展”和“城与陵”“技与美”等特色专题板块,向人们集中展示秦汉遗址风貌,深度剖析历史故事,多层次多角度阐述秦汉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成就和作用,以及秦汉文明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

费用:免费,需提前三天预约。

交通:乘坐地铁14号线在秦宫路站下车,出站后可在公路对面乘坐免费专线前往;自驾车可在地图APP目的地输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导航前往,机动车辆停放至秦汉馆南门两侧停车场,非机动车可停放至停车场入口外区域。

开放时间:10:00-16:00,每周二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责任编辑:田园]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指引

陕西消费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4013203号-1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西段瑞鑫摩天城2号楼2单元2001 电话:029-88214618 18066883681 QQ:24830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