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热线:029-88214618
广告热线:180-66883681
滚动资讯:
首页 > 新闻 > 文化

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在西安举行

2022-08-14 07:46:26 来源:陕西消费网 编辑热线:029-88214618

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在西安举行

8月13日,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座谈会在西安易俗社剧场举行。专家学者会聚一堂,为易俗社110华诞送上祝福,共同为新时代易俗社的发展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华商美术馆副馆长余静谈到在创作《易俗大先生》时,对易俗社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她从社会价值、人文价值、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展开阐述,表示易俗社始终是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的,它承继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文艺评论家孙豹隐认为,易俗社“开了秦腔正宗剧团的先河,开了现代艺术戏曲先河,开了都市剧场艺术的先河。”无论在中国戏曲史,还是中国的文化进步史中,易俗社都是了不起的,建议能在大学开一门课,进行易俗社研究。
作家冷梦调研、构思、写作长达十年之久的《易俗风云》 今年和读者见面,学者李有军今年也出版了41万字的《易俗社与秦腔的现代转型》,他们的作品讲述了易俗社的百年来故事,认为易俗社文化观的构筑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断滋生的过程。”文艺评论家何桑进行了几十年的易俗社研究,在她看来,100多年来,易俗社用六七百部作品的编创活动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易俗社对艺人、学员自身的救赎和对人格的提升,同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易俗社的一大批本地文人士大夫,通过作品对民众进行启蒙的同时,诞生了一批秦腔经典,也实现了他们作为艺术家的人格的尊严。文艺评论家胡安忍认为易俗社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包括遵循时代,发时代之心声;关注民生,为底层的民众代言;改革精神,在创新中前进;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坚定信念,在奋进当中成长壮大。
学者辛雪峰说,要以秦腔立法为契机,把整个易俗社建成表演、传承和研究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研究院,使它的价值,它的效应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文艺评论家李震将易俗社进行了纵向的历史定位,认为其和镐京的大司乐、秦汉的太乐府、唐代的梨园等一起,形成了中国音乐和艺术的传统。在他看来,“媒介化的时代,如果还在四堵墙里做文章,恐怕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小。新兴媒体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应当关注云剧场,关注一场演出就有几百万人在看的云剧场,易俗社的演出也要更多地上到云端去。”
戏曲评论家苏育生认为,易俗社用自编剧目进行移风易俗的启蒙教育,这些剧目在艺术方面的改良,带领了秦腔界的发展。当下,应该从编剧、艺术创造、宣传三个方面来传承和发展。美术家郭线庐认为,新时代给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带来了很多新的课程,新时代有很多平台,带来很多新的要求,“一定要在传统的模式上,用传统的方式、用现代的语言、连带手法给予(秦腔)活力。” 秦腔表演艺术家张保卫说,易俗社始终向前走,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为人民歌唱。

易俗社社长惠敏莉在总结发言时动情地表示,近年来,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指导,易俗社取得了骄人业绩,近年来,在各项大赛艺术门类获得奖项60多部,为10余位老前辈出书立传,收集易俗社史料上千部,“传承发展,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优秀作品讴歌时代讴歌人民。”惠敏莉说。

[责任编辑:田园]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指引

陕西消费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4013203号-1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西段瑞鑫摩天城2号楼2单元2001 电话:029-88214618 18066883681 QQ:24830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