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热线:029-88214618
广告热线:180-66883681
滚动资讯:
首页 > 新闻 > 教育

刘慈欣科幻小说成高考题 科幻教育资源还需下沉

2018-06-08 17:05:48 来源: 编辑热线:029-88214618

刘慈欣科幻小说成高考题 科幻教育资源还需下沉

6月7日,2018年四川高考(全国卷Ⅲ)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多名考生表示有点兴奋。因为在阅读考试题中,他们发现了刘慈欣小说《微纪元》的节选。

“我们班好多人都读过《三体》,在书架上放了三年的书终于有用了。”考生表示。不过,再定睛一看,要结合全文回答“科学”与“幻想”的关系,也让很多“大刘迷”犯了难。

“考到了根儿上”

《微纪元》是刘慈欣2010年出版的一部科幻类图书,讲述了未来人类去寻找新的星球,最后一个人回去后,却发现人类换了一种生活方式。

得知此事,刘慈欣感到意外又高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没想到,科幻小说竟然能进到高考试卷阅读题。“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是个边缘文学地带。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但对于这个题目,连续带了8年毕业班的北京建筑大学附属中学赵国良老师并不意外。“考到了根儿上。” 赵国良说,对于科学和幻想关系的辩证思考正是语文考试中考查的重点。赵国良介绍,无论全国卷还是其他试卷,近些年在阅读与写作方面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想象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而从近年各地区出题情况来看,“阅读理解材料和作文上展现科学精神的情况已经比较常见。”赵国良说,特别是长阅读部分现在经常围绕着前瞻性、前沿性的科技前沿话题出题,如人工智能、港珠澳大桥等。

幻想:科技的助燃剂

  对于科幻小说作者陈楸帆来说,科幻文章现身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材料,本身代表着一种趋势。“科技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发展的产物。当生产力到达一定阶段之后,科技往往推动了文明跃升,而幻想在其中起到了助燃剂的作用。”陈楸帆说,在当今科技强国的历史大背景下,科幻作品的出现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其实,我们在历史中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例子,比如潜水艇、火箭、激光、通讯卫星等,这些都是先有了幻想或者说科学幻想,然后启发一些科技工作者在这个方向去开拓创新,最终将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我觉得科学和幻想是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的。”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这种在一定科学基础之上所做的推广和想象,就可以称为‘科幻’。”他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幻想并不是空想。如前几年非常流行穿越剧,缺乏实现的可能性,这种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玄幻,和我们今天讨论的幻想并不相同。

科幻教育资源还需下沉

随着《三体》摘得雨果奖,越来越多科幻作品走进了大众视线。“科幻作品进入高考试题,能够鼓励青少年培养一种科学幻想。鼓励他们去探索未来的一种可能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意义。”陈楸帆介绍,目前青少年对于科幻的兴趣也在不断提升,科技科幻的元素也正融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

今年年初陈楸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营进行了一场科幻讲座。在讲座中,孩子们要参加一项科幻竞赛,构建未来城市交通的模式以及这种模式能够解决的交通问题。

陈楸帆说:“虽然我国的科幻教育在青年营中已经比较常见,但从整体来说,科幻教育的资源还是比较稀少。这种资源还主要集中在‘高精尖’的机构中,教师数量少,学校开展科幻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他表示,近十年来,我国科幻文学处在一个比较蓬勃兴盛的发展时期,但和国际科幻大国相比,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实习记者 翟冬冬)

 

[责任编辑:田园]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指引

陕西消费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4013203号-1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西段瑞鑫摩天城2号楼2单元2001 电话:029-88214618 18066883681 QQ:248307429